新闻中心

一碗陕西面的十年征途:西少侠的非遗传承与品牌突围

发布时间:2020-09-08 浏览数:104

在自己的大学母校旁边,面团被重重摔在案板上,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。2016年,西少侠创始人罗阳正是在这样的声音中开启了创业之路。从一家仅30平米的夫妻小店,到如今横跨417市、拥有6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,西少侠陕西手工面用了整整十年时间,讲述了一个关于“面魂”的当代传奇。

 

一碗面的标准化革命

创业初期,这对年轻夫妻面临所有传统面馆的困境:高薪聘请的陕西老师傅掌控着核心技术,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复杂的师徒关系让小店不堪重负。“当时一碗面的成本中,人工占比超过40%。”罗阳回忆道。痛定思痛,夫妻俩开启了“去师傅化”的艰难历程——亲自钻进厨房,从和面、制面到炒料,反复试验上千次。

 

这场自我革命催生了西少侠的核心竞争力:他们独创的标准化工艺体系。如今走进任何一家西少侠门店,面团始终保持在最佳醒发温度,扯面师傅每根面条精准控制在1.2米长度,煮面时间精确到秒。更关键的是,所有核心酱料、面坯均实现标准化生产,通过冷链物流实现“总仓-门店”的直达配送。

 

非遗技艺的现代表达

“陕西面 中国面魂,西少侠 非遗传承者”的全新slogan2024年品牌升级中亮相,标志着这个年轻品牌完成了文化价值的淬炼。在州旗舰店,顾客可以透过开放式厨房,亲眼目睹传承百年的扯面技艺——老师傅手腕翻转间,面团如银蛇飞舞,三把成型,五把出条,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。

 

“每根面条的气孔结构决定口感。”研发总监毕明博向我们展示面条截面放大图“手工扯面形成的非规则孔洞,是机器压面永远无法复制的灵魂。”这种对传统的坚守带来市场回报:西少侠招牌面年销量突破200万碗,毛利率达到惊人的60%

 

不被定义的西少侠人

在南昌万象城店,很多00后支撑起了后厨,每天至少完成300多个肉夹馍的烤制。西少侠的“花木兰奖”今年颁给了22岁的店长——她创新的“五步清洁法”使门店卫生评分提升40%

 

“柔是另一种坚!”罗阳在员工培训中强调。目前西少侠女性管理者占比达58%30岁以下员工占32%,打破餐饮行业对年龄性别的传统认知。这种拥抱年轻群体的包容性文化带来显著效益:2024年员工流失率仅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。

 

强品牌战略的破局之道

面对餐饮行业进入“微利时代”的挑战,西少侠亮出四把利刃:

 

强品牌:启动“中国面魂计划”,获得非遗技艺认证的大师站台指导。连续三年入选美团点评“必吃榜”,成为唯一上榜的陕西面食品牌。

 

走出去:2025年启动“华中-华东”双总部战略,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。首批省外加盟店在杭州创下日均营业额破万的记录,加盟商王总感慨:“之前做餐饮总亏本,现在三个月就回本了,太不可思议了

 

夯内功:投入千万建立数字化中台,实现“面团溯源-生产监控-门店调度”全链路管理。供应链总监透露:“通过集中采购,面粉成本降低18%,但品质反而是行业里头部的

 

促增长:创新推出工作小食套餐,将出餐时间压缩至8分钟,客单价提升15%;夜间增设陕西特色小吃档口,坪效提升30%

 

一碗面的世界想象

在位于南昌总部的文化墙上,中国地图被面碗造型的图钉标记得密密麻麻。“明年我们要让陕西面香飘海外。”罗阳指着新加坡、香港的标记说。目前西少侠已启动海外招商对接,首店计划落地华人聚集区。

 

十年间,一碗面的价值被重新定义:西少侠55家门店年消耗面粉超800吨,带动上游22家供应商发展,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。更深远的是,它将陕西面食从地方小吃提升为文化符号——在最新门店设计中,盛面的青花功夫大碗悬浮于LED屏上的黄河瀑布中,传统与科技在此交融。

 

“所有来自未来的好消息,都是我们今天努力的模样。”罗阳的这句话,或许正是中国餐饮人面对时代变革的最佳注脚。当标准化生产遇见非遗技艺,当区域味道拥抱全球味蕾,西少侠的这碗面,正在揉捏出中国餐饮的新可能。


留言咨询

提交